学校简介

学校简介


湖南理工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——岳阳市,面朝岳阳楼,紧邻洞庭湖,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,理、工、文、经、管、法、教、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一本高校,是湖南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、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、湖南省改办大学规划高校、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。

学校自然环境优美,人文底蕴深厚。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的湖滨大学。校园占地面积1800余亩,坐拥4公里湖岸线,素有“全国最美高校之一”的美誉。现设有18个教学院、55个本科专业;面向全国31个省份招生,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、硕士生及留学生18000余人;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,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内一流培育学科2个,其中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。

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现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,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400余人,博士学位教师500;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、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人选、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负责人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50余人次;长聘高水平外籍教师近20人,柔性引进院士、长江学者、国家杰青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等20余人。

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丰富,办学条件持续改善。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,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13个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,化学等5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。建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8门、省级88门,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、思政金课2门。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省部级以上实践教学平台66个。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,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,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9项,国家级“四新”项目2项省级“四新”项目10项。近五年,教师在教学创新大赛等省级I类本科教学竞赛中获奖79项,其中一等奖20项。此外,学校一流的图书馆、实验实训中心、体育馆、游泳跳水馆、田径场等标志性设施相继落成,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学校坚持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,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。坚持将学科专业建立在产业链上,重点打造了石油化工、智能制造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、水资源保护、港口物流、湖湘文化传承等特色专业集群,与5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培养,共建“订单班”、“绿色化工”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、“电子信息装备”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、“现代石化”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,建立实习实训基地300个。校地共建6500平方米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。近三年,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298项,其中一等奖365项,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稳居全省前列;近五年,学生获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338项,学生录取调档线、就业率、考研录取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。

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,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。现有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、省级工程研究中心、省高校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等省部级科研平台42个。近五年,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451项,其中国家级78项(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);承担横向产学研科研项目1344项,年均进校科研经费超1.42亿元。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4项,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。学校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石油化工、智能制造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等方面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突破,如新一代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、电子级特种环氧树脂制备技术等攻克了多项“卡脖子”难题;“氢能技术”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相关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10亿元。

学校坚持“开放办学”理念,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。从1985年起聘请外教、招收留学生。与俄罗斯、德国、韩国、加拿大、美国、日本等多国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,开展“3+1+1”“2+2”等本硕协同培养项目,与韩国湖西大学合作举办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。10余名外籍教师获“国家友谊奖”“潇湘友谊奖”“芙蓉奖”等荣誉,学校美术教师、俄罗斯籍专家弗拉基米尔·加宁两次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。学校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体育援助计划,承担近十个国家的体育训练任务,获批湖南省对外体育技术培训接待基地。

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,学校秉承“至善穷理”校训和“三个为本”办学理念,形成了“严谨、和谐、求实、创新”的优良校风。获评“全国文明校园”“全国文明单位”“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”“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”“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”“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全国五四红旗团委”等荣誉。

面向未来,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把握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融入新发展格局,确定了更名湖南理工大学、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“两大任务”,制定了“三步走”的发展战略,提出了实施“六大工程”的发展举措,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数据截至2025年9月)